生物學常見謬誤 Misconceptions in Biology,考生便能避開試卷中的失分陷阱,不至犯上同樣的錯誤,他們生物科的分數應該會高得多。每年MC都有幾條伏,現在分析下 6個最多人錯嘅concept!
!!請先自己思考一下每個真題!!
歷年 Bio past paper 最常犯的6個謬誤解析,本文分析了歷年來HKDse biology past paper常見問題,希望考生能夠認真學習理解。
謬誤1:所有生物都會呼吸(inhalation)?
(出自 HKDSE Bio Pastpaper 2012 II Q1b(i)卷)
解析:所有生物都會進行呼吸作用(respiration),並非呼吸。呼吸是一組肌肉動作,把空氣吸入及呼出肺部。並非所有生物都要呼吸,一些小型生動和植物就不會。小型生物利用高表面面積與體積比(high suface area to volume ratio),足以透過表面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。
謬誤2:植物細胞有液泡(vacuole),動物細胞則沒有?
(出自 HKDSE Bio Pastpaper 1990 I Q1(a)(ii))
解析:動植物細胞都有液泡,裡面的細胞液含有礦物質、糖、氨基酸、廢物及其他水溶性物質等。只是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央有一個大液胞,動物細胞的液泡一般較小。
謬誤3:所有亞細胞結構(sub-cellular structure)都有細胞膜、細胞核及細胞質?
(出自 HKDSE Bio Pastpaper CE80 I Q4(b))
解析:亞細胞結構是指細胞核、核糖體、葉綠體、細胞壁......大部分學生都知有所有活細胞都有細胞膜,但不知道其他亞細胞都有細胞膜,如細胞核有核膜,線粒體有兩層膜......
謬誤4:酶在80°C不能正常發揮功用,因為酶的最適温度 (optimum temperature) 是37°C?
(出自 HKDSE Bio Pastpaper 2001 II Q4)
解析:大家都知道酶在80°C會變性(denature),不會被殺死,但不代表酶的最適應温度是37°C,37°C是人體温度,而其他生物都有不同的體温,都有不同的最適温度。另外,即使是人體的酶,大多數的酶的最適温度是40°C,胃蛋白酶的最適温度是60°C。
謬誤5:在植物實驗中,碳酸氫鹽溶液(hydrogencarbonate solution)用作顯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?
(出自 HKCE Bio Pastpaper 01 I Q2b(iii))
解析:碳酸氫鹽溶液是用來提供二氧化碳,碳酸氫鹽指示劑(hydrogencarbonate indicator)才是碳酸氫鹽溶液用作顯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。很多學生常把兩者混為一談!
謬誤6:減低抗生素 (antibiotic) 的劑量可以減緩抗生素抗性的問題惡化?
(出自 HKCE Bio Pastpaper 2007 I Q7b(iii))
解析:抗生素劑量不足,未能殺死所有細菌,會加速抗生素抗性在細菌種群中出現。減低抗生素抗性出現,應不要胡亂處方抗生素,一旦處方了,便需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。
以上內容出自《生物學常見謬誤》”Misconception in Biology”
展望來年2018的生物科文憑試,試題內容或許難以預料,但考官出卷的方法萬變不離其宗,相信會繼續如2017年般針對考生常見謬誤出題。正所謂「太陽底下無新事(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)」,只要考生熟讀前人的常見謬誤,摘星又有何難?